9月26日,一部名為《馮寶寶與張楚嵐》的微短劇作品在騰訊視訊上線。這部電視劇由孫安可、陳博豪等演員主演。它的故事內容,和《異人之下》基本上相同。兩部作品重要的不同則是,微短劇《馮寶寶與張楚嵐》的敘事節奏更快,故事沖突更密集,優勢更為明顯。
在已經播放完畢的電視劇《異人之下》當中,通過好幾集的劇情,才把這個「異人」故事的基本沖突講清楚。在開局的兩集劇情當中,甚至于連男女主角之間的沖突關系都沒有展開完畢。觀眾們忍耐將近90分鐘,卻得到了相對有限的故事。
反觀這部《馮寶寶與張楚嵐》,它每一集雖然只有不足10分鐘,真正的劇情時長可能只有6分鐘前后,但它真的可以用這6分鐘,把《異人之下》40分鐘的故事內容講清楚。
在長劇作品當中,編劇創作的時候,容易抓不住重點,甚至于為了湊出時長,而不得不注水一些橋段對白。比如說,《異人之下》開局當中,介紹男主角人設的那些橋段,看似有趣,實則非常拖沓。整整絮叨了十幾分鐘,還沒有把男主是一個怎樣的人講清楚。
反觀微短劇《馮寶寶與張楚嵐》,面對「男主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需要用一個橋段把它快速回答清楚。所以,在劇作的開局,采用了張楚嵐和室友們打牌的橋段,台詞也不多,三言兩語,動作戲也集中,就是男主角抽自己嘴巴子。一個簡單干脆的橋段,觀眾們對于男主人設,一目了然了。
現在很多長劇的問題就是,能夠一個橋段說清楚的,它非要用幾個甚至于幾十個橋段去說。最終造成橋段雷同,重復過分了,就是注水。《馮寶寶與張楚嵐》這樣的微短劇則因為每集時長有限,必須撿著重要的說,最終形成的結果反倒是好的。
尤其是在橋段取舍上,有用的,必然被留下,沒用的,肯定被扔掉,有小用處的,也扔掉。這種微短劇的創作模式,是長劇們比不上的。比如,在《馮寶寶與張楚嵐》這部電視劇的開局,男主角和村長、村民之間的戲份就全部扔掉,因為這些戲份,并不助力劇情發展。
在《異人之下》當中,這些戲,就被保留,當作「注水」內容了。
什麼東西不扔呢?看點,好看的內容,肯定都保留。比如說,女主墳圈子當中打怪,稍后,把幾個怪物留給男主對付。再比如說,女主在大學城當中教育男主,倆人發生沖突,男主被打到跪地求饒。這些內容,都是形成有趣的看點的。反之,很多無趣的內容,被直接扔掉。
重要的保留,不重要的扔掉,直接結果便是,《馮寶寶與張楚嵐》成為了加速版本的《異人之下》。同時,這個加速版本并不耽誤觀眾理解劇情。對于劇迷們而言,通過這部微短劇,反倒是可以更快速地獲得一個有關「異人」的故事。基于此,我認為,微短劇《馮寶寶與張楚嵐》是吊打《異人之下》的。
隨著微短劇作品的興起,大量的長劇商業劇都面對巨大沖擊。商業劇本身就是講密集沖突的,就是矛盾的此起彼伏。而當下大量的商業劇作品,都嚴重注水。因此,當微短劇作品興起之后,觀眾們猛然發現,商業劇原來也可以不注水,一部作品,原來也可以用幾分鐘一集的方式說明白,演清楚。
這個時候,觀眾們就必然導向微短劇作品了。所以,長劇商業劇要保障自己的優勢,只能加速敘事,趕緊把注水的內容刪除掉了。微短劇《馮寶寶與張楚嵐》在敘事節奏上吊打《異人之下》,便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訊號。微短劇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了。(文/馬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