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又火了。
但比起11月那次話題[高·潮],還是因作品而火,這次能聊的只有一張照片。
別誤會,Sir無意八卦。
再說這都算不上什麼大瓜,下午看見「陳飛宇床照」的字眼點進熱搜,又意興闌珊地出來……就這???
但即使拋開花邊,陳飛宇作為演員在內娛也是一種特殊的存在。
特殊在哪?
這話題,可以好好聊聊。
01
阿瑟是誰
確切說,阿瑟火過幾次。
是內娛老知識點,當代互聯網七大名著之《阿瑟文學》。
起因是網友扒出陳凱歌陳紅夫婦和兒子陳飛宇在2017年的節目《熟悉的味道 第二季》的表現。
節目里,為了給陳紅驚喜,陳凱歌專門把在國外的陳飛宇叫了回來。
英文叫的——
This is my idea to get you back tomorrow
那頓家常便飯,吃得更是全程高能。
老兩口先是各自分享了一通由肉沫子、爆米花引發的人生思考。
在這番發言進行之時,陳飛宇一直「靜靜地站在一邊」。
直到陳凱歌發話,直接可以標注為名人名言的:
阿瑟 請坐
幾句寒暄之后,阿瑟又在陳凱歌的首肯下,拿筷子夾了塊肉吃。
點點頭,夸一句,不錯。
接著,他單膝跪地,一手摟著母親,聆聽爸爸的教誨。
過程始終「有禮有節」。
這「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甄嬛傳》里「驚鴻舞」的名場面都差了點洋氣。
《阿瑟文學》還有番外篇,《我是你爸》。
2018閱文超級IP風云盛典上,阿瑟激情發言。
原本想表達的是,希望自己以后能比老爸更強,別人提起他不再是「陳凱歌的兒子」,而稱陳凱歌為「陳飛宇的爸爸」。
有點繞。
難怪嘴瓢呢。
《阿瑟文學》還有個番外篇二,《阿瑟撕日歷》。
耽改劇大爆兩部之后,阿瑟下場,搭檔羅云熙拍攝《皓衣行》。
「兄弟情」的戲叫人上頭,離不開觀眾們的腦補。
《皓衣行》深諳此道,戲還沒影,卻早就路透出大量cp素材,手把手教你嗑。
再加上那段時間阿瑟的微博每天都會出現一些疑似倒計時的emoji文字……
便被網友調侃,「平時在家沒事做都會撕日歷(等演耽改躥紅)比較多」。
撕兩本,不夠了再買。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題材突然被叫停,《皓衣行》沒了蹤影……
其實當時「下海」的男星,不止阿瑟一人,但網友為啥可著他一個說呢?
一方面是營銷技巧。
還有一方面或許是,嗯,這位天之驕子,運氣好像格外差了點兒。
家世好,個高人帥,一進圈,腦門上就頂了仨字:資源咖。
都說小紅靠捧,大紅憑命。
《皓衣行》的無疾而終,只是阿瑟幾年演藝生涯的縮影。
總在跟風,卻從沒站上過風口。
2017年,主演電影《秘果》,改編自饒雪漫同名小說,搭當紅小花歐陽娜娜。
饒氏《左耳》的改編電影明明是現象級青春片,但《秘果》,糊了。
2018年,主演男頻劇集《將夜》,沒火。
可原著作者貓膩的另一部男頻改編劇《慶余年》火了,導演楊陽後來拍的《夢華錄》也火了。
2019年,主演電影《最好的我們》,劇版豆瓣8.9,阿瑟版的評分腰斬。
2022年,主演劇集《淘金》,和金熊影帝廖凡雙男主,迷霧劇場光環下,也毫無水花……
當然,不管什麼題材,真正的爆款都是屈指可數。
Sir并不想事后諸葛亮地分析阿瑟的作品和它們相比差在哪,可演一部撲一部,也真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
所以這次《點燃我,溫暖你》這麼心急火燎,也是意料之中。
02
阿瑟怎麼火的
阿瑟離「我是你爸」,哦不,「陳凱歌是陳飛宇他爸」還有多遠,尚不好說。
但演技上阿瑟確實在穩步提升。
阿瑟嘗試過不少類型的角色,效果并不都盡如人意。
《秘果》里,他演自幼喪母,暗戀女老師的叛逆少年,處處跟繼母對著干。為了阻止繼母賣房子,他寧愿自揭傷口,也要告訴賣家,房子是座兇宅。
這段戲里,他本該感情復雜,表面冷漠,內心憤怒、鄙夷、悲傷、迷茫、嘲弄、自暴自棄。
但看他,冷漠有余,并沒有更多情緒的層次感。
《最好的我們》,他演校草學霸。
蘇感不是沒有,但一顰一笑,都是照著偶像劇言情片里男主耍帥的模版來的。
翻個白眼,也得扯下嘴角,似乎在告訴觀眾,痞帥,就是我本人。
相比之下,劉昊然那版,就更多了些靈動和生活氣。
相較于現代裝,古裝扮相對他的帥氣有所折損。
不僅沒有大俠范,還顯得更木訥了,總有種穿上道具服在演劇本殺的感覺。
《淘金》里他演一個心思深重的淘金者,為了追尋哥哥死亡的真相忍辱負重。
扮丑了,吃苦了,不過短板仍在。
他五官精致,但陰影不多,天然就缺乏神秘感、故事感。
不動聲色之時,像個有心事的少年,卻更像是他本人的自然流露。
一旦需要真正進入角色,通過角色給出更多的狀態時,就開始用力過猛,表情、動作亂飛,「演」了起來。
這也是幾乎所有缺點兒演戲天賦的小生、小花們的通病。
不過,後來的《點燃我,溫暖你》,似乎能真正成為阿瑟的主場。
他飾演的男主李峋是個復雜且討巧的角色——
帥、聰明、「壞」、霸道、深情。
剛上大學時一頭金發,看起來像個混混,性格孤僻,不喜與人為伴,情商低,認死理。
但他也值得同情,作弊是為了幫媽媽賺醫藥費,染金發是為了懷念沒有再看到第二天太陽的媽媽,入獄是因為被朋友背叛。
李峋的人物成長的弧線很清晰,先是在和女主朱韻(張婧儀 飾)與其他同學的朝夕相處之中,慢慢卸下心防,收獲了愛情與友誼。
出獄后,又從人生谷底慢慢爬起,和女主冰釋前嫌,攜手復仇。
平心而論,阿瑟完成的還不錯。
《淘金》以前,他雖然也拍過幾部青春愛情片,但彼時臉頰依稀間仍有嬰兒肥,再加上被各種笑點環繞,就算演的是校草,看起來也是憨直大于叫人想入非非的「欲」感。
《點燃我》里,他的臉比以往更清瘦了些,也更精致了,配上一頭金發,漫畫感出來了,就贏過半數偶像劇男主。
來看原著里對李峋出場時的描述:
他穿著普通的棉質灰色短袖,因為熱,袖子被擼到肩膀上,露出臂膀流暢的線條,有著年輕人獨有的消瘦感。個很高,臉很窄,人很困。這是留給朱韻的第一印象。
再看看劇里的呈現。
一句玩笑話,阿瑟之前被人詬病,說他眼神無神,不夠深邃,放到這,還真挺適合演一位有些沒精打采的晉江帥哥……
阿瑟自身的天真和專注中和了角色的痞氣,倒是把一些動作、台詞去油了。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尬到jio趾摳地,甜到嘴角上揚。
《點燃我》的口碑離不開創作團隊的保駕護航。
原著《打火機與公主裙》,上下兩部,豆瓣評分8.2、8.3,作者Twentine,晉江知名言情小說家;導演劉俊杰,代表作《薰衣草》《王子變青蛙》《MVP情人》《斗牛要不要》《何以笙簫默》《杉杉來了》,關于怎麼撩,他太懂了;制片人敦淇,代表作《幸福像花兒一樣》《金婚》《甄嬛傳》《羋月傳》;編劇周涌,代表作《來不及說我愛你》《裸婚時代》《男才女貌》……
都是有大量優質作品傍身的專家,年輕人愛看什麼,市場喜歡什麼,大概沒有人比他們更懂。
好風憑借力,阿瑟上青云。
持續有資源注入的阿瑟,撲了一部劇算什麼?
總能等到一部劇,讓他爆紅。
03
為什麼是阿瑟
李峋對于阿瑟的意義,遠不止是讓他火了。
這個角色,成為了星二代阿瑟的延伸。
以往阿瑟給人的印象,娛樂圈「太子」、資源咖,沐浴在表演欲爆棚的父母的愛里,天真、滑稽。
長得帥,卻少了些演戲的天賦,愚蠢中帶著清澈,專注里透出傻氣。
到了《點燃我》,說他憑李峋「脫胎換骨」或許夸張了些。
但「殺馬特」的髮型下,以往那個羞澀的、拘謹的、透著「清澈的愚蠢」的阿瑟的確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有了更大想象空間的陳飛宇。
阿瑟也讓人看到了他的可塑性。
微博曾有個娛樂圈新晉四大墻頭的討論。
最終入圍的有郭麒麟、張若昀、董子健、陳飛宇。
對照上一代「白磊昊千」,這四位最大的特點,無一不是資源咖。
啥是墻頭?
路人緣不錯,有自己的賽道。
別人夠不著,所以也不和其他人競爭。
資源好,不容易虐粉,和粉絲的心理連結不強,所以只能做墻頭,不能做正主。
但換句話說,是有代表作,也有一定流量,卻不需要用流量那套打法,就能贏的人。
而另一些事實是,單看阿瑟其人,又的確是可愛的。
阿瑟這個人很有意思,他以往很少作為一個單獨的、獨立的個體出現在大家的視線里。
他那著名的父母總是如影隨形。
從《阿瑟文學》到其他一些廣為流傳的片段,大都和陳凱歌和陳紅夫婦有關。
比如,他們提到阿瑟的哥哥,會說,大兒子很聰明,上了Wharton Business School.(賓大學沃頓商學院)
提到阿瑟,卻會說,這個兒子很天真,是我的天使。
陳凱歌聲情并茂地表演阿瑟沖鋼琴鞠躬的畫面,感慨,這個孩子不一般。
就連他的顏值,也因為陳凱歌陳紅的各執一詞,成為笑點。
阿瑟還有些惹人發笑的視訊。
腳滑。
掉凳。
手滑。
手瓢。
喝酸奶喝一臉。
鉆袋。
似乎都一再印證著父母對他的定義,很傻很天真。
但「清澈的愚蠢」背后,是因為被保護的很好,所以難得的,在深不可測的名利場,還能保有的單純。
他本人不用參與那些吃相難看的廝殺,比起來艱難上位的一些明星,他就是會看起來更從容,更佛系,也更可愛一些。
阿瑟的火,離不開他家庭背景的加持。
但演藝資源的世襲,也不是今天的新現象。
當陳飛宇被當成資源咖的時候。
陳凱歌,是否也屬于一種「資源咖」和「藝二代」?
陳凱歌父親陳懷皚,著名導演,執導過戲曲藝術片《楊門女將》《鐵弓緣》,還分別拿了第一屆和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
陳凱歌《霸王別姬》的成功,想必也是從小耳濡目染的結果。
他還和作家阿城有過一則軼事,阿城憑《棋王》成為文壇新星之后,有一次兩人騎腳踏車遇到,陳凱歌喊住了阿城,調侃他:「聽說,你也會寫小說啦。」
甚至,第五代就是文藝世家子弟的內部詩友會。
陳凱歌的發小,導演田壯壯,父母都是著名演員。
父親田方,演過《英雄兒女》,還擔任過北京電影制片廠首任廠長。
母親于藍,演過《龍須溝》《林家鋪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
王朔、鄭曉龍、葉大鷹、崔健,等等這些名頭響當當的作家、導演、歌手,都是曾經的「大院」子弟。
不可否認的是,在資源匱乏的年代,只有他們才有條件接受到最前沿、最先進的文化洗禮,也因此才能留下眾多經典之作。
他們「資源咖」的身份,并不影響他們的作品被大眾喜愛。
不是每個人都會通過條條大路到達羅馬,但對于阿瑟們這些新一代的資源咖們來說,卻是直接就出生在了羅馬。
也許換另一個普通演員,做過兩次主演,還沒起色,就會慢慢被資本和市場拋棄。
太多比他們資質更好的人,或許根本不會得到他們那樣的機會。
當然,資源到頭來也只能是他們的入場券,想要取得真正的成就,還得憑真本事。
擺平一兩張照片不是什麼難事。
甚至在更長遠的職業生涯中,他們就算真的一直平庸,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不斷地試錯,直到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
如果「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這句話是真的,他們要付出的代價,或許至多是,比別人承受更多的審視、批判與期待。
不禁要感慨一句,當一個人機會足夠多,又愿意好好把握,就總能夠碰上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
阿瑟大概是碰到了,而他現在,也才只有22歲。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阿莫多瓦尼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