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聊聊《虎鶴妖師錄》觀感。
在「蔣龍角色有點可愛、四人小分隊點熱血」和「主線劇情很干癟很套路」之間反復橫跳,有點雞肋。
來,展開說說。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殺出的蔣龍,首次擔綱男主角,開局表現挺亮眼。
上一秒,還是油油膩膩咋咋呼呼敲詐勒索一條龍的「你虎爺我」;
下一秒,馬上變成哆哆嗦嗦戰戰兢兢可憐兮兮賣乖求饒的小可憐。
江湖市井的油,生活不易的渾濁,還有雖然艱難但有滋有味的樂觀,蔣龍呈現都很 鮮活 。
類似角色設定很常見,表現手法也很常規,但你看他演出來, 不趕客不尷尬,分寸感挺討喜。
「今天天氣好,老子吃素, 只劫財 」重音落點很好笑。
不知是蔣龍的喜劇優勢支撐,還是劇作的輕喜劇節奏把控更到位,戲里的輕喜劇橋段,質感大多不錯。
比如板磚第一次登場。
幾度反轉,從被欺凌的書生到騙吃騙喝的江湖騙子,再到靠拍板磚來治病的奇術, 轉折之間挺荒唐、但效果輕松諧謔有點可愛 。
再比如虎子、馨彤和板磚三位在郊外荒宅落腳之后,開始自立新生活的橋段,前有馨彤「第一女紅」手藝出眾、給虎子縫出倆袖子你我難分的奇效,后有虎子用鬼斧神工的廚藝震驚兩位,一桌又糊又奇怪的食物讓人很懷疑虎子沒有味覺。
笑點的生發機制,是從當事人信誓旦旦 吹噓技藝了得到結果慘不忍睹之間的反差 。
模式很老套,但細節和節奏都對都討喜。
虎子一臉矜持穿著馨彤給他縫好的衣服,猛一抬手、袖子都連一塊,居然還能自如熟練鼓掌。
這萬萬沒想到的 鼓掌諂媚動作 ,自帶的安慰分、虎子一直以來對馨彤的好感度等內容,摻雜著「倒霉事當笑點咽了」的背景,觀感依舊可愛。
此外,劇中少年小分隊四人集結,深夜橫行長街上也挺熱血帶感。
長街遙遙,夤夜寂寂,少年青蔥自帶團魂,可惜在高度套路且干癟的內容進度條里,這種 熱血感流于表面走秀走T台 。
幾位主角,虎子是外油里正、外「欠」里強;
冰塊前期是在死板規矩和變化需求之間的兩難,中期開始是「一體雙魂」的黑白切(當然也不算太黑);
板磚是柔弱+嬌俏書生版的虎子, 油法 略不同;
馨彤個性剛強,身負重振家族榮耀的重任,相對而言略扁平。
幾位角色設定都是常規路數(蔣龍表現最穩定,余下那仨都像古偶走錯頻道的)。
輕喜劇橋段中,有「人保戲戲保人」的合一感;
但在此外的「正經」進度條中,則有 幾分「角色和戲都差一口氣」的兩相撕扯。
《虎鶴妖師錄》設定有妖,有抓妖的妖師,當我們提及「妖」等各路怪力亂神之說說,想看的,要麼是 恢詭譎怪的想象力 ,要麼是驚悚刺激的懸念感緊張感甚至恐怖感。
優秀作品要麼主打奇,提供視覺盛宴;
要麼主打「 發言玄遠而所指甚近 」,主打在 遙遠的 妖魔鬼怪的故事中、入木三分講 切近的 人間世。
《虎鶴妖師錄》很有幾分「 徒有妖名」的遺憾。
一則,未能勾勒出想象力四溢的奇特觀感;
二則,未能排布出特別吸引人的未知小鉤子;
三則,對于人情人心人性的刻畫也很淺表,蜻蜓點水而已。
虎子體內有號稱被植入的妖尾,四人小分隊合體之后干的第一件大事是抓捕妖怪老張,無論是頻繁出現的各路妖怪名字,還是妖宗、妖尊等 給妖怪評定職稱的話術 ,都 名大于實 。
奇幻故事的理想狀態,應該展現讓人眼前一亮的、想象之外的奇觀吧?
但劇作顯得過于縮手縮腳,部分妖怪的名字遣詞用字挺生僻、很有往 奇絕 方向走的意識,但呈現效果大多 寡淡 。
有馬頭人身的妖怪,有所謂「千年蜂妖」(就是一只巨大且丑的蜂),有涂著特別特別厚的粉底的幾位妖,和人確實有差異、但視覺上都并不奇幻不搶眼。
從某個角度說,這和仙俠奇幻 大類的同質化、想象力退化、呈現平庸化,本質都一樣 ,都因為原創力、想象力匱乏甚至是枯竭。
大同小異,似曾相識。
若說劇作特別爛,特效特別糊弄事、打戲特別敷衍,那不至于,那顯然是冤枉主創、詆毀片方。
這些環節單拉出來看,特效也好打戲也罷都不拖后腿,縱使不出彩也不至于難打及格線。
但 故事的魂沒有瑰麗新衣、也沒有扎實肌理 ,單憑一些中規中矩的枝節、顯然難以支撐。
接下來聊聊故事中邏輯閉環的粗疏。
以潛伏很深的老張為例。
虎子幾人當眾和老張對質,完全沒占到便宜。
緊接著劇作畫風一轉,幾位迅速絕地反擊來了一出「熱血大反轉」,拜托,轉得如此牽強僵硬,真心很難熱血啊。
首先,角色前后矛盾、質感掉線。
幾位按照牡丹姑娘的建議,整了一出虛假的進出時間對照表。
老賊老張這麼簡單就信了?他屋里出現重要物證他可以抵賴(畢竟單一物證不足以形成證據鏈閉環),時間上有重疊連在場證明都不能算、為何就一定能逼他出手?
純屬為劇情反轉需要,牽強羅織。
上一集和眾人對峙時的老張,還是一個怎麼也敲不死的老賊;
下一集沒必要鉆圈套卻被輕易「逼」進死角的老張,完全是義務送人頭。
角色特點割裂,邏輯閉環碎裂。
其次,輕喜劇畫風和「正常」畫風下的不同觀感。
此前的誘捕過程中幾位做法更加荒唐。
驚走神鳥便找來一只雞?給雞涂上五彩斑斕的顏色冒充神鳥,還大張旗鼓搞展出。
雞冒充鳥的橋段,比之抓捕老張的橋段,邏輯更掉線,但 觀感卻自洽很多。
不是缺點反而是亮點。
三分諧謔三分荒唐三分可愛三分熱血的輕喜劇橋段里,邏輯 不 重要。
但在嚴肅的本格片段中,邏輯 很重要 。
伴隨著畫風調整,劇作未能相應構建起應有的邏輯嚴密感,難免粗疏。
壞人一律把壞寫臉上的順撇路數,也很沒張力很影響觀感。
劇中時刻冒出來使絆子的姐姐嫣然,將野心和不擇手段悉數放在明面上,每個表情都自帶「邪魅壞人」既視感。
同樣,一眉也是如此,用很刻板套路的方式去呈現所謂深沉圖謀。
未必是演員能力有限,而是劇作選擇采用如此順撇的方式, 打法傷于直露 。
至于一體雙魂的設定,兩個靈魂搶一具身體,姐弟二人剛成年時的往事呈現也非常套路。
雙重人格、白切黑黑切白,素來被認為是很帶感的人設,但前提一是要有細膩精湛「不換臉都如同換頭」的 表演能力 ,二是要有緊張刺激精彩好看的 投射細節 。
但劇中切來切去,顯得為搶而搶,為黑而黑,為煽情而誤會。
國馭妖師考試的關鍵時刻,換魂上線背刺隊友、上演所謂「驚天大反轉」,一點也不驚好嗎。
小分隊情意線上,兩位暫時反目的誤會,如同無波無瀾無效進度條;
角色人設方面,也呈現出為秀而秀的懸浮和空洞。
同樣,馨彤敗于烏爾丹,為保護家中眾人而屈辱言敗求情也好,馨彤父親犧牲前表達「不讓你練武是為你好」的遺憾也罷,都生硬干癟,硬上情緒、硬生生煽情。
奇幻+懸疑+少年熱血,本是大有可為的題材,但質感相當一言難盡。
如果主體選擇以輕喜劇路數呈現,或許品相能精良很多。
但在「一本正經推動進度條」的周正/寡淡路數里,槽點遠比亮點多。
大世界觀大制作大盤子的「大而無當」、大而空洞、大而卻著落,是各路奇幻/雙男主/古偶的通病,最后通通落得個「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