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真實案件改編,沒想到尺度真敢拍,央視這部刑偵劇,欲掀收視狂潮

黄朔 2023/03/15

過去20年來,國產刑偵劇經歷了「大起大落」式發展。

起初,基本上都是以原型案件為參考,采用紀實的手法還原了從犯罪到破案的整個過程。

因此,在此期間,誕生了諸如《梅花檔案》、《重案六組》、《中國刑偵1號案》等經典作品。

後來,因為「尺度」問題,成為了刑偵劇被禁的「導火索」,結果導致所有相關題材在黃金檔被禁。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刑偵劇又以「網劇」的形式重獲新生。

不僅延續了還原「真實案件尺度」這一優良傳統,而且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敢拍」。

最近,有一部刑偵劇悄然播出,一下子打破了尺度天花板。

該劇還未播出,僅憑預告片就沖上了熱搜。

時間來到1988年,寧江市出現了一起重大案件,兩名年輕女性接連遇害。

經過警方的現場偵查,發現受害者均受到侵犯,而且死后還被殘忍碎尸。

很快,警方就找到了抓捕兇手的機會。

在一個漆黑的雨夜,兩名警察正在一間工廠巡邏,突然在不遠處傳來了一位女子的呼救。

于是兩人聞聲趕來,發現一個陌生男子正在對女子實施侵犯。

聽到男主衛國平大聲喝止,對方見情況不妙,立刻逃離了現場。

兩名警察立刻決定分頭行動,衛國平在現場安撫受害者的情緒,而另一位警察去追捕兇手。

上一秒,形勢還在掌控之中;下一秒,卻發生了意料之外的事情。

衛國平的同事在抓捕兇手的過程中,遭到了拼死抵抗,被對方割喉受重傷。

短短10分鐘的劇情,一名警察犧牲,一位女子遇害,兇手還逃之夭夭。

請大家不要以為這只是電視劇的劇情,其實整個故事是源自真實的案件。

于是擺在眾人面前,必須搞清楚一個問題——他是誰?

刑偵、懸疑、掃黑,很少能夠在一部劇中看到這麼多元素。

作為央視開年力推的一部刑偵劇,《他是誰》首播4集的表現可圈可點。

基本上,沒有因為國產劇的一些底線性的要求,在敘事的尺度上畏手畏腳。

而且開場10分鐘只是一道「開胃菜」,真正的好戲還在后頭。

那起案件一晃4年,兇手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時的衛國平,已經成為了一名能夠獨當一面的刑警。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隊友的犧牲」、「兇手逍遙法外」成為了衛國平的一塊心病。

當衛國平一籌莫展之時,又發生了一起兇殺案。

在一個雨后的深夜,一名女子獨自走上大街上,但是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經被人跟蹤。

很快,這名女子就遇害了,然而令警方不解的是,在作案現場只發現了死者的部分遺體,也就是說還有的下落不明。

但是,憑借著多年的破案經驗,衛國平很快在一個下水道中發現了受害者的剩下遺體。

而且,兩起案件雖然相隔4年,但是冥冥之中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可是,每當衛國平有所進展之時,總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背后阻止著他。

衛國平在明,兇手在暗。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巨大的謎團等待破解,那就是兇手為何會在4年后再次作案?

那麼,兩起案件到底是同一個人所為,還是模仿作案?

層層懸念一環扣一環,等待撥云見日的那一天。

從整個故事上看,《他是誰》的懸疑氛圍十足,敘事的節奏張弛有度。

劇情以懸案作為引子,將犯罪和懸疑結合在一起,讓案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簡簡單單的一句台詞就足以讓人回味很久。

雖然《他是誰》一共才24集,案件也不太多,但是對于觀眾而言,短小精干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無論是鏡頭語言,還是氣氛的渲染,劇集呈現出了電影的質感。

而前四集的劇情,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整部劇彌漫著強烈的年代感。

八十年代的街景、橄欖綠色的警服、破舊的工廠舊址,分分鐘就讓觀眾入戲。

在我看來,《他是誰》最出彩的地方,無疑是演員的演技。

就拿丁勇岱飾演的顧衛東來說,這位公安老干警,被演出了層次感。

作為師父,他對待徒弟總是有一種不怒自威的威嚴感,常常訓斥自己這個不省心的徒弟。

但是,作為前輩,他又對自己的徒弟疼愛有加,有一種「老父親」溺愛「兒子」的感覺,時常不自覺的維護他。

總的來說,前四集的劇情并沒有讓觀眾失望,真正的好戲才好好拉開序幕。

而《他是誰》偏寫實的敘事風格,重新讓刑偵劇回到那個值得回味的輝煌年代。

看來刑偵劇這根「硬骨頭」,還是得央視來拍才行!


用戶評論